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繪畫/名園續辦雅聚,頁174-175。
以日治時代後半期而言,輩出傳統水墨畫家與書家人數較多者,有(由北而南之順序)萬華、新竹、鹿港、嘉義、台南等五處,其中最多者首推新竹,其次為嘉義。換言之:從主觀條件而言,二十世紀初葉,新竹市書畫家數量之多冠於全台,頗具潛力。可是,客觀條件卻使他們用武之地逐漸地狹窄起來。 話雖如此,他們並未將畫具束之高閣,新竹市兩所名園繼續成為傳統文人墨客雅聚之所。在此段時期之新竹市籍畫家作品上,偶而可發現「畫於北郭園」或「寫於潛園」等題字,便是最好例證。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典藏一幅水墨人物畫「蘇普道逃禪圖」(中堂67.2cmX130cm),畫家張品三在此作品上題字曰:「九五先生畫家教正壬午孟冬之日品三寫於北郭樓」,接著張純甫附題曰:「長齋不戒酒,學佛又學仙,乃知遯世士,藉靜養其年」,最後再由李逸樵題末句曰:「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74-175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