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繪畫概述

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繪畫/概述,頁143-144。

從地理上看,新竹市位於台灣島西北部,西臨台灣海峽,與對岸的福建省泉州市相距僅一百七十公里,是台灣海峽最狹窄的地方,於是,它與中國大陸東南沿岸非常靠近,這種地理條件,使得「竹塹」古城與對岸的文化有諸多類似地方,是非常自然的現象。 從歷史來看,明朝鄭成功入台時,竹塹仍是社番居處,洪蒙未開,康熙六十四年藍鹿州為藍廷珍幕僚時,曾主張設治在竹塹,一直到乾隆二十年淡水廳始設在竹塹,可謂文化種子已經開始在此播種插秧了。不過,美術的初步開花結果,卻要等到道光、同治年間。 台灣有一句古語云:「一府二鹿三艋舺」,指清代最繁榮之三個大城市,然而若要舉出清代書畫人士輩出最多而水準亦較高三個城市,則應稱:「一府二鹿三竹塹」,似較為妥當,即使日治時代,新竹市所舉辦的美術活動及輩出之水墨畫家、西畫家、膠彩畫家之多,僅次於首府台北市,甚至於連書法家,在日治時代亦產生不少名家,可謂自古以來,新竹市為文風鼎盛的城市。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43-14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