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講古先生

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戲劇/講古先生,頁111-113。

講民間故事給人聽,從事說書行業的人,通常都叫做「講古仙」(應該是講古先生的簡稱,竟將「先」誤寫成「仙」,已成習慣)。這種行業出現在日治時代大正年間,最盛行的三個城市就是台北、台南、新竹。日治時代的講古場在何處,現今已難查証,光復後,台北的講古場在萬華(三水街);台南場地最大,是一所老人茶館(約在民國六十右始消失);新竹的「小世界」為固定說書道場,城隍廟後彌勒佛殿與東寧宮,也常有臨時性的講古節目。 另據許多耆老的記憶,早在昭和初年,有一個綽號「講古福仙」(意為名叫福的講古先生),以擅講善書,昭戒善惡有名,場所在城隍廟,擁有眾多聽眾,其真實姓名為黃福,大正初年間從後瓏外埔遷住新竹街,除新竹外,常年在台北大稻埕六館街,開場講古。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11-11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