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戲劇/車鼓戲,頁108-109。
「花鼓俳優鬧上元,管絃嘈雜並消魂,燈如飛蓋歌如沸,半面佳人恰倚門。」這是「淡水廳志」卷十五所收錄的鄭大樞的「風物吟」,並註曰:「優童皆留頂髮,粉扮生旦,演唱夜戲,台上爭目采,郡人都以錢食玩物抛之為快,名曰:花鼓戲。」 鄭大樞係乾隆至嘉慶間名士,可見此期台灣已有花鼓戲,而台灣南部民間盛行的「車鼓戲」,與大陸的「花鼓戲」大致相同。這種典型民俗戲曲並不需要舞台,只要有迎神廟會就會在廟前大埕或行列之中,隨時隨地表演,以湊熱鬧。至於本市有無這種表演團體,已無從查考。依據許多耆老的說法,日治時代曾經看過,但次數不多,可知它在本市畢竟不如南部盛行。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08-109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