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戲劇/歌仔戲,頁103-104。
歌仔戲誕生於日治時代中期的民國(大正)初年,它是一種最具台灣鄉土特色的戲劇,也是台灣各地迎神慶典中,互相「拼戲」的主要戲種。其發祥地為宜蘭一帶,從隨神轎陣頭遊行的「歌仔陣」,演變而來,以台灣歌謠為主,兼採了宜蘭地區的四棚戲與亂彈戲的表演方式與服裝,戲碼為傳統民間故事,以純台語演出,故在民國十四年前後,已經從宜蘭地區,很快速地風靡了整個台灣。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03-104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