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布袋戲

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戲劇/布袋戲,102-103。

台灣民間常見的酬神戲中,屬於偶戲者僅有布袋戲一種而已,雖然台灣偶戲尚有皮影戲與傀儡戲兩種,然而前者偏重於結婚或賀壽方面,後者則分為兩系,北系(宜蘭一帶)以驅邪祭煞為主,南系(高屏地區)外多用在迎喜送神等家庭方面,因此不如酬神戲種那麼多機會與大多數民眾接觸。迄今尚有不少觀眾從未曾看過皮影戲或傀儡戲的事實,便是最好佐証。 布袋戲以其規模小,演出酬勞較為低廉,又富於趣味性,老少咸宜等優點,自古至今,一直都佔有廣大市場,而本市過去亦出現過不少布袋戲班。只有林金鍊於戰後初期在本市演過傀儡戲,然而其時間非常短暫,幾乎未曾給本地人留下任何印象。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102-103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 貢獻者
    撰稿人
    施翠峰

    撰稿人
    楊兆禎

    撰稿人
    施弘晉
  •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12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