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八卷藝文志/藝術/戲劇/亂彈,頁99-102。
亂彈戲在台灣,自古以來,都是寺廟慶典時「正棚戲」的第一個選擇對象,其獨特地位,同時反映了台灣俗諺所謂:「食肉食三層,看戲看亂彈」,說明了這種戲種受歡迎的程度。 此戲以打擊樂器為主要配樂,所以也可以說它是屬於管樂系的民間戲劇,服裝講究,演出動作優雅、劇情高潮迭起、武戲對打精彩......等為其特色;約在清中葉由大陸福建省傳來台灣;在歌仔戲出現之前,它在民間戲劇界一直稱霸百年,也是起因於這些優點。又過去由於亂彈戲經常能上「正棚戲」演出,戲團團主或重要演員,大多也兼道士,負責「跳鍾馗」或「登台拜表」等科儀。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第99-10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