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玻璃屋系列

我們思慮作品元素或作品導入「進駐」館區展場之關係,看待自然景緻與建築體及其物理空間之關係鏈。即此基地場所所在將收容許多個個展,容納具同一性或互斥性之創作(元素)。依此觀點,園林結構可視為體現此藝術思維之具體案例,它是自然環境與(人)身軀活動機能之於其所居之生活空間的秩序性的具體化之顯明課題。但面對今日當下藝術的發展所導引出的「另類園林結構」,它將不只是一種「人化自然所呈之自然景緻微型化」的轉譯作用,它也將是個人參與這次國際展所欲提議的符應於今日消費機制世界所產出(物∕作品)之藝術新問題:我們所要探討的是在感官世界被機具器械與數位世界駕馭強顯的今日,如何得能以一種在地之台灣文化主體性參照來提議一種進駐與收容?如何得以東方文化中人化自然體呈之質性,也就是自然景緻人為微型化視為台灣主體的一種參與,一種國際展中可提呈的議題,一種既能符合人之立於大地之本原存有之實踐價值,也作為新時代之新美感素之對話平台。當下的文化環境,個體看似具有主動的姿態和開放性的選擇,但由於受制於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及其價值觀,受制於其體現有如負能量之嫡耗般之消費機制,它如漩渦般吸納了不同的體質範疇的文化趨向,而導致原初質樸之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e44-2
  • 創作者
    陳志誠
  • 創作日期
    1964年代
  • 地點名稱
    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 緯度
    24.2686
  • 經度
    120.5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