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行草六屏(蘇軾水調歌頭)

「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此為明末傅山有關書法的獨特見解,關於他那奇特的思維方式和鮮明的藝術主張,三百多年來備受推崇。以傅山所論,反觀其書跡,他對晉人書風乃至漢隸碑版的把握與運用,又何止於醜拙、支離?藝術作品必須具有鮮活不拘的特質,以表現藝術家的獨特性,魅力所在,是任何確定的、嚴格的規律所無法表現出來的。很難想像傅山是個醫生,有名的「傅青主女科」,他還是個孤臣孽子,誓死不食清祿。創作者書此有個有趣的機緣,有回上課,有位學生從大陸名「觀光地區」買回一套三支「觀光筆」,屬其示範,迨書完此作後,筆毛掉了約莫一半,在歸還時奉上言:「所謂觀光筆者好寫不用錢,寫完毛定掉光光」。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g29-3
  • 創作者
    吳三賢
  • 創作日期
    2009
  • 地點名稱
    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 緯度
    24.2704874
  • 經度
    120.55850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