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豐收

歷來中國傳統的人物畫之始祖,皆推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洛神賦圖》,自顧長康(愷之)之後人物畫成為我國繪畫主流之一。人物畫的技法十分豐富,筆韻與描法如高古遊絲、蓴菜條或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等,表現則以寫神為上,寫形次之,著重於神態與精神的描寫,是屬於精神性的藝術創作。近人如蔣兆和、徐悲鴻、黃冑…等各有特色,因受西洋畫風的影響,逐漸強調寫生的重要,形神亦趨於並重。張振輝的這件作品,乃師承於明家梁秀中筆法之韻味,再融合林玉山、徐悲鴻兩人在人物寫實畫之畫意於其中,主題則在描寫台灣昔日農村婦孺,輔佐農務的辛勤景象。在創作的質感中,用筆溫厚,色澤濡染洽得其分,內容亦生動傳真,頗能表現五、六○年代台灣農村的簡樸、婦女的勤勞,也呼應了鄉土藝術的起蒙。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d17-2
  • 創作者
    張振輝
  • 地點名稱
    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豐收/玉山/玉山
  • 緯度
    24.2704874/23.5606/24.7584/24.9644
  • 經度
    120.5585029/120.452/121.209/121.343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