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旱漠

從本世紀開始,大自然以颶風、地震、乾旱、土石流、海嘯、火山、融冰的方式反撲了人類的貪婪,我們才驚覺要面對整體存亡的問題更鉅——人們對於自然的掠奪,使彼此共存的狀態日益緊繃;面對臺灣近來的環境變化,已是地球生態的縮影。中國美術史長久以來的天人合一觀,隨著工業、科學的快速侵蝕,讓自然世界逐漸老病衰頹。眼前的環境巨變,誰還能退居避世且高喊著「含道映物」、「澄懷味象」呢?要回溯文人隱逸的田園詩境,在當前竟顯得那麼遙遠與不安。在全球氣候變化中,最明顯可見是暴雨與乾旱,而持續乾旱的最後,便是土地的沙漠化;戈壁沙漠充滿乾旱、砂礫、怪石、黃土、矮植披,還有億萬年前由於水草豐美、水流低切在大地上的痕跡,現在看來卻粗礪、焦黑彷如乾屍。對比著以金色複疊的炙熱陽光,畫面下方卻是沙漠與黑色荒岩,並以晦重的山體顯現著未知的陰霾;遠方湧動的漩渦,暗示著即將驟至的沙塵暴,也接續出隨後地震的危險徵兆。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g15-1
  • 創作者
    吳正義(繼濤)
  • 創作日期
    2011
  • 地點名稱
    火山/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 緯度
    23.0103/24.2704874
  • 經度
    120.578/120.55850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