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變動的自然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山水之所以成為創作者描繪主題的對象,主要因為:1、山水掇景於煙霞之表,發興於溪山之巔,其奇崛神秀,莫可窮其要妙。2、因得自於環境所賜:小時後父親因(堪與工作)時常上山,創作者稍長即時常左右跟隨,野外遨遊、放浪形骸跟隨其間,稍長亦順其自然愛上了。3、時代性所然:創作者學四君子、花鳥走獸、山水畫。本作品中,創作者將所擅寫「竹」,藉線性筆觸堆疊組構成林,陳列在山野林壑,一欉一欉佇立天地間,各自生息萬端,突然,林內括起風雲,透過遮擋浮動的雲承載訴說那不安的情緒,同時亦面對這樣環境干擾的無奈。其次,又把山水視為一個生命的統一體,正如石濤言:山水風景畫是為了達到「宇宙的準則」,它為之表現形狀和力量。河流和雲彩在他們聚散的過程中,起了連結的作用:「風雲者,天地束縛山川也;水石者,地之激越山川也。」

基本資訊

  • 替代主題
    g19-2
  • 創作者
    張亦足
  • 創作日期
    2012
  • 地點名稱
    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
  • 緯度
    24.2704874
  • 經度
    120.558502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