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三卷政事志上/建設/公共工程建設/給排水工程/下水道、排水工程,頁462。
新竹市的下水道系統只有雨水下水道,民國七十二年完成排水幹線一、五七〇公尺,排水支線四、八五六公尺,七十三年完成幹線一、四八八公尺,支線五、一九〇公尺,七十五年完成幹線五七六公尺,七十六年完成幹線一、〇九七公尺(註九)。污水下水道尚未建設,只有科學工業園區設有污水處理廠,在園區北側,面積四.六六公頃,處理能量九、〇〇〇,採生物旋轉盤法進行後處理(註十)。市區東北邊的頭前溪,市區內的客雅溪和其他的灌溉圳路如汀甫圳、東門圳、隆恩圳、雷公圳及湧北湖等均兼供排水,家庭污水及工廠廢水均直接排入,嚴重影響環境衛生及居民身體健康,有儘速建立衛生下水道系統,以消弭都市污水的污染問題。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上〉,第462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