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三卷政事志上/行政/廨署建制/清代各級廨署/新竹縣署,頁216。
光緒五年閏三月,淡水、新竹兩縣分治,改舊淡水廳署為新竹縣署,在縣城內。頭門,儀門各三間,左為土地祠,右為監獄,兩進計八間。又班館三間、大堂三間,左右科房、差館、總勇館各七間。又左為號房一間,右為西花廳。左科房之後為倉廒,右科房之後為案牘祠。大堂之後有川亭,左為把衙房二間,右為茶房二間。內為宅門三間,又其內為川亭。又內為川堂,右右兩廊。川堂之左為東花廳,一名小花廳,計九間;川堂之右為垂蔭軒三間,又廂房一間。垂蔭軒之後為樹神廟;左有樓,上下各三間,又廂房一間。川堂之後有川亭;內為三堂七間,左右廂房各二間。又左有廂房三間,廚房三間。三堂之後為書房,九間。左為風神廟,又左為觀音廳、天后宮、仙爺樓。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上〉,第21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