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據時期的法定傳染病防治

新竹市志第三卷政事志下/衛生/日據時期/法定傳染病防治,頁1970。

日據時期法定傳染病有:鼠疫、霍亂、傷寒、痢疾、白喉、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疫病。其中以鼠疫、霍亂等尤其凶猛猖獗。百姓為此失去生命者眾多。日人據台初期,軍兵病死者眾,患病二六、〇九四人中,病死者達四六四二人,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即病死於台南,由此台疆自古便屬瘴癘之地,確實可怖。日據時期,政府致力於鼠疫、霍亂疫病的根除工作,嚴格厲行預防牛痘接種,改善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及各項預防常識的灌輸,成效顯著。對罹患法定急性傳染病患者,施行強制性治療,並立即隔離措施及環境消毒,以全面性的防疫措施,進行撲滅工作,幾乎全體總動員起來。例如鼠疫發生時,除將病人隔離,同時嚴密執行全面性地區環境消毒,在海港方面,對進出的船舶,亦嚴加檢疫。並全面性積極獎勵撲滅鼠族,凡百姓捕有鼠或撲得死鼠者,每隻即可向當地警務課換得日幣三錢。如此數十年的努力,始漸收效,幾達根絕之境,可見傳染病的發生,端賴全民衛生常識及預防措施是否健全,這即是防疫執行的重要性所在。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下〉,第1970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政府
  • 貢獻者
    撰稿人
    林漢泉
  • 創作者
    新竹市政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06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政府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