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三卷政事志下/衛生/清朝時代/防治衛生/一般疾病,頁1913-1915。
台灣縣志風俗篇:「俗信巫鬼,病者乞藥於神......,亦皆漳泉之舊俗也」。竹塹百姓漳泉人氏居多;其俗信巫鬼之念,相沿已久,於當時醫學未開之際,將諸多思料未及的疾病,訴於神力,誠非人力所能決定。又諸羅縣誌(卷八)及彰化縣誌(卷九)亦載:「俗尚巫,疾病輒令禱之,又有非僧非道,名客子師,攜一撮米往占病者,謂之米卦;稱鬼神,鄉人為其所愚,請點符行法而禱于神。鼓角喧天,竟夜而罷,病未癒而所費已五金矣。不特邪說惑人,亦靡財之一竇也」。識者以為習俗為迷信事,然風俗相習,昔時而來住民亦皆以此治病,此外尚有「問神明」、「關輦轎」、「跳乩童」、「落地府」、「進花園」及祭煞、豎符、補運、脫身、法事、討嗣等,尋求醫藥之外的治病風俗。民間亦相傳許多經驗良方,供住民參考利用。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三政事志下〉,第1913-1915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