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下/交通/公路/光復以後的公路交通,頁919-920。
光復以後,百廢待舉,道路橋樑的整修,也列在首要之務,尤其從新竹市政府成立以後,積極進行搶修。主要的有寶山公路、蕃社子附近道路、青草湖公路、竹東公路等十二項工程,而市區道路及省道也分别鋪設柏油或水泥路面,修復被炸損壞者七座,另外年久失修及遭洪水沖毀損壞者十二座。根據民國三十六年的統計,新竹市境内的道路,寬度二公尺以下者為二一二.五公里,二至四公尺者三七.五公里,四至六公尺者六二.二公里,六至八公尺者二一.二公里,八公尺以上者六二.七公里,合計三九六公里。至於橋樑方面,長度在十公尺以下者六十九座,十公尺以上者二十二座,一〇〇公尺以上者二座(即頭前溪橋及客雅溪橋),共計九十一座,總長度一六〇九公尺。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下〉,第919-920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