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志第四卷經濟志下/交通/公路/清代竹塹的道路交通路線/竹塹城的對外交通路線,頁916。
清代竹塹之主要對外交通要道為官路,南向經香山、抵老衢崎,其所經路線為: 出挹爽門-經土城告成門-磚仔路-玄天上帝廟-外寮-隙仔溪(今客雅溪)-埔薑圍-隆恩橋-頂牛埔-牛埔庄-車路溝-五欉榕-三塊厝-振湖陂-三姓公溪-大庄-鋪仔(文書遞鋪站)-飯店(今香山美山里)-香山塘-草漯-頂寮庄-下寮庄-汫水港渡-汫水港庄(浸水里)-海山罟溝-尾漿寮-灰寮-鹽水港渡-口公館-老衢崎。
本件內容節錄自《新竹市志》,〈卷四經濟志下〉,第916頁。(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86年)
民國72年內政部公布地方志書纂修辦法後,新竹市政府即著手新竹市志叢書之修訂。歷經7年的資料整理,彙集各界學者撰寫編修,終於在民國86年出版八卷共16冊的集大成志書,將新竹市從史前至民國75年的歷史地理、政治社會、教育文化、地方經濟及人物等內容一併納入,不但是民眾了解新竹市的入門書典,也是協助後進學者研究新竹地方知識的基礎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