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蛩聲

次唱 蛩聲

左詞宗王精波

右詞宗施勝隆

左十三 黃得時

鳴堦居壁聲淒切。應候知時恨轉多。月照西窗家萬里。通宵唧唧奈愁何。

本詩為黃得時參與瀛社擊鉢吟會、辛亥第五次例會的作品。辛亥為1971年,首唱「淡江秋色」,次唱「蛩聲」,皆點出時間點為夏秋之交,屬於下半年的社集活動,故刊出時間為1972年初。

次唱為詩會的第二道題,題目「蛩聲」,即蟬鳴聲,左十三為黃得時的名次。詩作內容頗為應時,蟬因種類不同,在成蟲之前需在地下蟄居1至17年,羽化爬出泥土進行交配、產卵,僅有約14天的生命,活動季節則為夏季,舉行詩會的秋季,已是蟬的生命盡頭,詩裡寫蟬從時候已經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應有持願未了,因而懷抱著許多遺憾,通宵唧唧,有如詩人離家萬里,望月上西窗,也發愁到睡不了,與蟬遺憾的叫聲悠悠相應,語有淒楚,心實無奈,可謂情景相融。

本次例會的詞宗王精波、施勝隆皆為瀛社前輩詩人。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詩文之友》35卷3期(1972.01.01)。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黃得時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72/01/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