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稻江競渡懷書

稻江競渡懷書

左詞宗何亞季

右詞宗蘇鴻飛

右四左十六 黃得時

每到端陽憶楚風。稻津競渡勢豪雄。爭觀兩岸人成海。奪錦雙舟氣吐虹。簫鼓聲喧搖水白。旌旗日照滿江紅。千年韻事應興辦。撫髀橋邊感不窮。

本詩為瀛社例會的擊鉢詩作,右四左十六為黃得時的名次。

日治時期臺灣詩社的例會常定在傳統節日時舉行,由於未必能與使用陽曆的假日重疊,故選在最接近的假日舉辦,詩題則往往與地景或節俗結合。

「稻江」為大稻埕的舊名,「競渡」即端午節龍舟競賽,端午節又稱端陽,競渡之節俗起自荊楚一帶,故詩人開篇即「憶楚風」,「津」為渡口,稻津即稻江的抽換字面。詩人進而寫出競渡的場景,河岸邊人潮洶湧,觀者如海,河中,則為激烈的賽事;值得注意的是,「旌旗日照滿江紅」,戰後端午節被定為國定假日,龍舟賽更是各公、私立單位的重要節慶活動,除了人潮,自然還有旗海(國旗),是以在日照下「滿江紅」。末句「撫髀橋邊感不窮」,「髀」為大腿骨,化用劉備「髀肉復生」之典,感嘆因賦閒而使身體肥胖、鈍化,頗有詩人無力參與龍舟賽事的遺憾。

本次例會的左詞宗何亞季(1898∼?),名木火,嘉義人,早年曾遊歷中國、菲律賓、日本等地。1928年(昭和3 年)在嘉義創立「淡交吟社」,亦為「鷗社」社員。1943年(昭和18 年)因經商而遷居臺北市,並加入「瀛社」

本次例會的右詞宗蘇鴻飛(1900∼1991),嘉義市人,任職第一銀行達四十年之久。性風雅,工詩,嘗赴大陸,飽覽山川名勝,遊蹤所至,輒有題詠。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詩文之友》34卷5期(1971.09.01)。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臺北
  • 撰寫者
    江寶釵
  • 創作者
    黃得時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1971/09/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