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場大山途中

跟鹿場大山途中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鹿場大山途中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鹿場大山途中有關的相片,第2張
數位物件授權: OGDL

鹿場大山海拔2618公尺,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泰安鄉與新竹縣五峰鄉交界。山名源於苗栗縣南庄鄉的鹿場,即鹿多的地方。本身為頭前溪、中港溪、後龍溪和大安溪的分水嶺與源頭之一。鹿場大山坐落於延伸自雪山山脈主稜上的布秀蘭山的橫斷支稜上,地勢高聳,展望良好。自鹿場大山向外延伸有三條支稜,北稜可延伸至新竹境內的鵝公髻山與五指山、西稜延伸至加里山後陡降入苗栗丘陵,西南稜延伸至東洗水山、馬那邦山與大克山。

1908年森丑之助隨日本警方的調查隊自洗水山切上東洗水山以登頂鹿場大山。在接近鹿場大山的稜線上植被以鐵杉林為主,林下密集生長玉山箭竹,於箭竹中難以前進,今日罕有登山者由此稜線攀登鹿場大山。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鹿場大山途中 / 撰寫者:簡雲揚、陳威潭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文化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163665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文化部
所在地-地址
苗栗縣
別名
樂山
免費進場
史料原文/譯文
從東洗水山沿稜縱走至鹿場大山,通過殼斗科闊葉林帶,爬高到七千尺的時候,開始進入一大片的針葉林,主要的樹種是二葉松、台灣五葉松及朝鮮五葉松,後者巨大成林。其間有很多鐵杉和扁柏混生,而在鹿場大山山頂附近則是一片鐵杉純林。 山頂開闊,全部被草本植物所覆蓋,森林密生於山頂附近,地勢和景觀酷似玉山背後的八通關。地質和洗水山同屬第三紀砂岩層,高度約八千六百尺。 從大霸尖山起有一條支脈向西伸展,鹿場大山突起於其上,支脈末端伸至加裡山。從台灣北部深坑廳向南經桃園廳、新竹廳到苗栗廳分布的西部蕃地,除了「北部中央山脈」主脊上各山峰以外,鹿場大山算是高度最高、基盤最大的一座山。 洗水山以北的森林,具有更高地帶的林相,而從鹿場大山到大霸尖山連嶺上的森林,也具有比實際高度更高的對象。 從東洗水山上到汶水溪源頭一帶,滿山都是巨大樟樹林。如果苗栗廳有意設置製造樟腦的事業區,那麼汶水溪源流地帶最有希望入選。如果伐採這裡的樟樹林,或許可以重現往年南湖〔位於大湖之南〕製腦事業全盛時代的繁榮。 ──為了方便地理上說明,我把從大霸尖山伸向鹿場大山、呈分岐狀態的支脈,暫稱為「鹿場連嶺」。鹿場連嶺以北有大漢溪支流薩克亞金溪、上坪溪及中港溪,以南有大安溪支流及大甲溪支流。從海拔八千六百尺的鹿場大山向東伸到大霸尖山的連嶺,蜿蜒起伏如波浪,連嶺上的山頭高度參差,大約在海拔七千尺至八千尺之間,到了大霸尖山的前山,高度急升,似乎達到九千尺乃至一萬尺以上。 因為溪流上游一帶的連嶺高度,大約在七、八千尺之間,本區主要林地的高度,大約在五千尺至七千尺之間。大安溪是本區內的一條大溪,支流分歧,源頭發自鹿場連嶺,匯集十多條溪谷的水,流經司馬限蕃地與北勢蕃地之間,在〔三義鄉南側〕伯公坑與后里以西,分為數條幹流,從苑裡和大安溪〔大安港〕之間入海。大安溪流域比大甲溪流域更廣,其流路極為曲折,全長可能達到二十五日里以上。 從鹿場大山和連嶺的地質構造可知,大安溪沿岸一帶的地質同屬第三紀砂岩層,也和阿里山略同,地勢也和阿里山近似。森林的分布情形也應該和阿里山相同。當我們一路踏查東洗水山至鹿場大山時,發現了不少地方有這種特徵。
史料摘要
鹿場大山山上附近。殆成為栂林。然山上地勢等一切之景。酷肖八通關。地質則等諸洗水山。山上之標。海拔八千六百尺。係由大霸尖山西岐之突起處。山脈則連加里山也。
史料時間
日期
1908-10-08


時間


類型名稱
踏查時間


所在地-緯度
24.49682
所在地-經度
121.07052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鹿場大山稜線
參考資料
鄭安睎,〈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1895-192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年)
相關人物
森丑之助
現況
今日可自觀霧順樂山林道駕車至山頂,但山頂設有樂山雷達站,周遭屬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不得進入。
資料來源
〈鹿場大山探險談一〉《日日新報漢文版》
隸屬
苗栗縣泰安鄉、雪山國家公園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5)
交通方式
步行
撰寫者
簡雲揚、陳威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