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宜蘭-龜山島。一名龜山島婦女將麵粉袋扛在肩頭,走在村莊的道路上,村莊裡建屋鋪路使用的是岸邊的大小石塊,這些石塊是天然的建材;房屋的屋頂則是乾燥茅草鋪蓋而成。島上的早期建築物多是使用岸邊的石塊搭建,島上的傳統中,僅有神明才能居住在磚瓦建造的房舍中,不過這樣的思維後來有所改變,先是一些較富裕的島民從臺灣本島買進磚塊、請來建築師傅建造磚瓦房屋,後來則有一些民眾也陸續建蓋磚瓦房,至於水泥樓房則是民國以後才開始出現在龜山島上。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