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雄硫酸錏股份有限公司-當地耆老黃遠

在當地出生、居住了七十六、七年的黃遠,回想當時籬仔內附近大部份都是工業用地,在日本時代是製鐵工廠(當時在地人叫做十八支煙囪),台灣光復後才成立26兵工廠、硫酸錏工廠,屬於聯勤跟經濟部;而附近的居民大部份務農,去工作的比較少,「農業社會,大家是都靠這個種植稻米跟其他作物維生」。

硫酸錏工廠設廠生產後,對農村造成衝擊,工廠所排放出來的粉塵、臭氣(阿摩尼亞)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以及植物生長,後來廠方公關透過調解委員會,邀請居民訪視這個硫酸工廠裡面的工作情形,但「他本來你在種就都不會怎麼樣,忽然間你來,就那個煙塵…」,最後還是透過「回饋」來賠償附近居民的作物損失。黃遠認為當時農業社會的人,都比較樸實,不會集結起來抗爭。

基本資訊

  • 取得對象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資料來源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勞動口述影像場記表305
  • 創作者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08/10/08
  • 媒體類型
    影片
  • 存放位置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高敏感度典藏庫
  • 時間分期
    約1960年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