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創刊號「開發與經濟」:林滄俊為宜蘭人,畢業於宜蘭農林學校,曾讓台糖公司台東廠主任,後轉為園藝事業,以發明菊花電照技術與簡易溫室種植花卉聞名。
林滄俊祖先隨吳沙開墾宜蘭,因祖父入贅林家而改姓林。自宜蘭公學校畢業後考取宜蘭農林學校,印象深刻的是在農校期間,因日本學生較少,反而較感受不到歧視。到太平洋戰爭時,林滄俊也改名為日本姓名,這並不是強迫的政策,從軍亦然。在戰爭期間,除了從事農事活動外,還負擔宜蘭機場的工事,並躲避美軍的轟炸,戰爭結束後,他亦從宜蘭農林學校畢業。此時台灣因缺乏各項技術人員,加上他的專長為農林所致,他便考取台糖,在接受訓練後前往台東廠擔任主任,並在受訓期間與夫人賴淑貞結為連理。民國44年,林滄俊轉往台北鶯歌種植花卉,後因鶯歌離台北較遠,因此轉往社子島,不過亦僅二、三年時間,即因社子島交通不便,加上因三七五減租使台北縣二重埔一代的土地較便宜,轉往二重埔發展,但又受到水災影響,乃再轉往桃園龜山發展、落腳。
立足於龜山後,他開始專研花卉技術,被稱為「台灣菊花達人」、「台北花博技術指導」等頭銜。對於花卉的市場前景,他認為台灣的技術優良,可惜因為面積產量過小,只有蝴蝶蘭較具出口競爭力。目前他仍每天會前往園藝場照顧花草,並期許兩個兒子能繼續為台灣的花卉事業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