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取自於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出版之桃園文獻創刊號「開發與經濟」:尤碧海先生為桃園市桃園區人,畢業於台北工專,曾任石門農田水利會組長、灌溉股長、總幹事、桃園縣環保局長、石門農田水利會第二屆遴派會長、第一屆直選會長。
尤先生在從台北工專畢業後,先是進入水利局工作,後來轉至石門水庫管理處。進入該處後,為工作需要,開始學習客語。當石門水庫初次供水時,湖口鄉的農民在水僅比預定時間晚幾分鐘到時,莫不嘖嘖稱奇。
石門水利會早期有著龍潭高低揚灌區的紛爭,龍潭因為地勢之故,水庫的水須利用電力抽送至各灌區,對農民而言,抽水費用太高,不符經濟效益。且水利會在調查時疏忽了龍潭高低揚灌區已經有泉水,有水可用的農民不願繳交水費及工程費,部分農民更陳情要求停止抽水灌溉,省府乃同意在民國56年第一期的稻作停止供水。但龍潭鄉內無水可用的農民則要求供水,省府亦同意供水。但反對的農民則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債權債務不存在之訴,最後解決方式是在民國69年什將龍潭高低揚灌區畫出石門農田水利會的灌區範圍才得以解決。
尤先生後被派至桃園縣政府擔任環保局長等職,再回到石門水利會擔任會長。他認為,在未來環境裡,水資源如何合理的調度將更為重要,在工業用水的需求增加、水庫壽命又日益減少下,如何兼顧各方需求,兼具農業與水利管理的水利會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