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根據1940年統計,新竹市區經營旅社業共有十四家,省民張丁經營的「新竹ホテル」,因擁有火車站前交通地利之便,且提供日餐,不予另計餐飲費,商譽佳,是新竹市區規模最大的旅社業。1945年五月不幸遭受盟軍在本市大空襲,燃燒殆盡。二次大戰後,政府凍結所有金融機構存款,張丁為早日重新開業,便籌足資金,於林森路旁(現今南門綜合醫院土地)臨時購地建造「新竹大旅社」。後因商業逐漸發達,各家旅社業者相繼推陳出新,漸漸慘被時代潮流淘汰。 另一方面,新竹大旅社商業登記負責人是張丁的配偶—張曾烏妹,同時是聞名全市的產婆,雖未曾接受正規助產養成教育,更無執業文憑,但多年豐富的接生經驗,頗得市民肯定。 民國五十年代,缺少助產士接生服務,政府鼓勵助產士下鄉,務使全民獲得安全的分娩服務。民國六十年代後,公勞保生育給付範圍較為放寬,婦產科醫師人力充足,大多數孕婦住進公私立醫院生產,反迫使助產士行業蒙受衝擊,慘遭淘汰命運。 昔日的產婆,就如張曾烏妹一樣,其執業工作全年無休,風雨無阻,如今雖隨時代潮流而隱沒與遺忘,但此種造福社會福祉的功勞,應受社會尊重與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