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古名為竹塹,古早的產業市街曾有數處頗具盛名。一、暗街仔:是竹塹市集第一條街道,早期即成為商業區,尤以金錶加工業歷久不衰。二、米市街:位於市中心地帶,因接近城隍廟口,每日以辰時聚集,日晚則散方式,由市郊各村庄挑運糧食至此排攤而成名。三、北門街:日治時期連同米市街齊稱北門大街,因商業發達後,均是開行出店,居民後裔有不少傑出人物、商界牛耳人物。四、太爺街:即現今西安街,於城隍廟左側,亦稱太爺內街,清朝在此設淡水廳治;城隍廟右側為太爺外街。五、青仔巷:初成街道時為衙門口通往石坊街之要道,與石坊街銜接處的東側是內天后宮,青仔巷與內天后宮廟口為每日晨起即有青果販、木炭販等挑攤在此兜售,因而得名。二次大戰後中央商場興建,青仔巷便逐漸消失。六、屎溝巷:日治時期施行都市計劃後,是糧商與農業用品商的集中處,亦是年貨經銷點,迄至近年因房屋老舊、交通不便而逐漸冷落,商機不再。七、打鐵巷:農業社會時期,曾有數家打鐵匠集中在此營業,迄今巷名已消聲匿跡,僅能在歷史文獻裡找尋。然因二次大戰後社會型態改變,由農業進入工商業社會,以上古街道巷名已被汰舊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