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報告 新竹地區的產業發展,在近百年年,在北台地區都呈現不同的特色,從傳統的「生理」,到現代的工商,都有一些令人跨述的成果。傳統行業中,以往名震一時的窰業、蓪草、白粉相繼式微,米粉業的苦撐待變,似乎都進入耆老的掌故中。新興科學園區所謂高科技的產品,滿足外銷的需求和「文化科學」「科學文化」的虛驕心態,只有玻璃工藝是少數業者及熱心人士的相互激勵下,冀望由轉型進而擴大發展空間。 本期的主題是新竹產業經濟,一方面是由於前期「新竹產業面面觀」的影響,因而有續貂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對大家最常談論的行業,試著做個微觀,進一步探究其詳。由於文獻的不足,常借重田野調查和口述歷史,希望不同的回應能激起更大的投入和認知,本期的文稿內容大致如下: 1.李政亮 日據時期新竹地方經濟之研究-一個政治經濟關係網路的分析 本文嘗試從地方史的角度探討本系資本在新竹地區的呈現,從發生史的角度來觀察台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競爭與對抗形式與內容,進而了解這些活動者的政治社會背景,政治權力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係。經由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架構日本官方、日本商人與台灣商人之間合作與對抗的真實歷史。 2.黃台生、蔡逸人、余炳賢、吳宜蓓 新竹玻璃工藝發展的現況與未來 新竹玻璃工業的發展近二十年來受到環境的變化與文化的提升,逐漸由玻璃工業轉化為玻璃工藝。本文即針對新竹地區玻璃工藝朝向精緻化發展的現況與所面臨的困境,以田野調查方式做深入的探討,並以國內外玻璃發展成功的典範,作為新竹地區玻璃產業發展的借鏡,以期能提供有價格的參考資訊。 3.吳慶杰 汪其輝與金煉成陶器工廠 陶器業一直是竹塹老街北門大街最重要的行業,金煉成製品始終是業者的寵兒。作者在金山面社區發展的研究過程中,金煉成對其衝擊最強烈。他從口述訪談和田野調查的方式重新建構了五十年歷史的工場,也讓金煉成作品受到更好的關懷與保存。 4.陳美均 走過百年歷史的竹塹香粉-新竹香粉傳統產業之今昔 盛極一時的香粉目前只有在七娘媽生的活動和婦女挽面的介紹時才偶被提及,本文對香粉的現況和使用都有詳細的調查,冀求能在「產業振興」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5.張德南 台灣蓪草業堯首-金泉發(1878-1939)的初探 蓪草的加工品是竹塹外銷產物中最風光的一項,它不僅在國際展覽中聲名遠播,常期以來也是日本王室貴族的鐘愛品。本文利用日據時代報紙和訪問,來了解幾乎曾獨占台灣外銷市場的金泉發號,也反映出殖民統治下,統治階層的控制手段。 6.黃百忠 延伸新竹第一街 長久以來居於暗仔街附近的觀察,對地方掌故大事的搜集,作者建構了近百年來竹塹老街暗街仔與鄰近市街的互動關系,也為新竹市街發展提供了另一個觀點。 7.鄧淑慧「新竹粉粉」發展的相關地名 早期的地名大多反映出地形特色,生態景觀,從地名沿革可以對當地的人文,地理做初步了瞭,從南勢里及鄰近地方的地名,更能加深我們從地理環境,自然景觀,聚落行業各方面對新竹米粉發展的了解。 8.謝水森 竹塹城市古早的商業街道點滴 透過世居新竹舊街的經驗累積和超過一甲子的接觸探討,作者對竹塹舊有市街重加敘述,尤其在都市計劃下的改建新的價值取向,許多古老街道巷名已被淘汰或更換新名,因此有重加說明以資紀念,並讓後人能從舊貌變遷中體會城市變遷。 9.謝水森 新竹大旅社與張曾烏妹 新竹火車站是日據時期新竹車站的地標之一,一般五十歲以下的市民,很難體會舊日盛況,本文也介紹在日據時期困乏的衛生環境下,助產士多扮演的多重功能。 10.溫文龍 從竹塹區域產業談產業振興 本文從長期以來的地方文史者的關懷,對百餘年來竹塹有代表性的產業做回顧檢討,進而探求產業復興與推廣的思考。 我們再次希望透過這次的文稿,能引起更多的回應,後我們對新竹地區的了解更充實,也更珍惜我們以往的成就。 張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