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業院位於新竹市境福街,依照日本殖民時期資料記載,是在明治三十五年七月二日,由新竹富豪鄭如蘭之妻陳氏潤設立。根據大正十三年《新竹州要覽》社寺中記載,淨業院原為齋堂,後來才改為禪宗派別。鄭夫人虔誠奉佛主持寺務,新竹地區人士,多稱淨業院為鄭家菜堂,表示其私人佛堂的意思。 淨業院為傳統四合院的木構瓦房,主體建築為前殿、大殿、以及左右的護龍廂房所圍成的四合院體,院落四周留下若干大的空地,並植栽了許多花木,形成一個雅緻的庭園空間。前殿內安置了兩座蓮位,廊廳寬敞。大殿中供奉著西方三聖、送子觀音、地藏菩薩等七尊像等,為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竹塹的文風鼎盛,傳統文人書畫也常見於寺廟之中,讓寺廟增添不少文雅氣息。 由於對老建築的保護良好,因此傳統寺院中的雕刻、繪畫等不同形式的綜合藝術體,在整體建築中呈現出豐富的視覺空間。這些作品同時配合著整體建築時,所產生的相互輝映效果,面對著傳統建築的優雅的形式,留下許多歷史見證,民間建構寺院不獨以宗教為思考,加入更多元的生活趣味,使寺院呈現世俗及活潑的一面,與大眾生活更加趨近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