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視野.新探索

市長序 新視野.新探索 新竹地區的佛教文化背景,其實是和整個臺灣地區的佛教文化潮流息息相關的。據《臺灣通史》記載:「全臺齋堂。新竹為多。⋯⋯而又以婦女為眾。」可知新竹地區曾為臺灣齋堂密度最高及齋姑最多的地方。而「齋堂」的設置,不僅與新竹地區的士紳有密切關聯,在其所貢獻的社會救濟方面也是值得肯定的。 新竹佛教寺院的歷史與建築,有非常豐富的歷史內涵,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現代性新風貌開展,《竹塹文獻雜誌》過去曾收錄從佛寺的傳統到現代軌跡發展、新竹市的齋堂等專輯相關介紹,而本次專輯的內容呈現方式,從歷史與建築的角度切入,相較以往,可說是相當創新的嘗試。 以全國性的視野來看,本次的專輯內容,亦相對突出和有特色。因為新竹市的獨特佛寺類型中,靈隱寺是呈現先有廟後有寺並且是孔明與觀音佛祖先後互為主祀的雙元性結構現象,而當中的重要歷史發展與影響,也是一直充滿謎樣的複雜內涵。同時,對於曾經在二戰後一度發生於靈隱寺的重要佛學院教育史有關鍵性影響的歷史事件,也清楚收錄於本專輯中,讓大家瞭解歷史上的臺灣佛教教育發展,的確與新竹市的靈隱寺密切關聯而無法被忽略。 我們知道,各佛教寺院經常有各種法會或儀式的舉辨。但對於像在新竹市的淨土寺,有實際舉辦的佛教儀式活動,整個過程與內容,到底如何來理解?很高興看到本專輯有專文介紹,並有現場的彩色活動照片,輔以詳細的儀式圖文解說。不過,本市的佛寺現代風貌,絕不是僅僅如此而已。從著名的北門鄭家淨業院建築風格與內部裝飾的富麗內涵,到具現代新貌轉型與充沛活力創意展現的永修精舍等,均值得新竹市民與外縣市的訪客來一趟細細探索之旅。 本期文獻以「新竹佛寺的歷史與建築」為主題,邀請臺北城市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江燦騰先生擔任主編,並悉心收錄了6篇相關專文介紹,以新透視的觀察歷史角度來解說,盼讀者更能深入體會新竹佛寺的社會性及各種新佛教藝文生活的實際內涵。以及清楚新竹佛教歷史沿革發展。在此謹向主編及諸位作者致意。 新竹市市長林智堅謹識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林智堅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7/09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