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族家譜首先由鄭用錫於1816年鄉試之前作成《本族譜》,並作《本族譜序》,是為家譜1.0;鄭用鑑接續增修家譜,定義「編年紀月」作《浯江鄭氏家譜》,並為序文《浯江鄭氏家譜序》與《浯江鄭氏族譜世系錄》,是為家譜2.0;大正癸丑2年鄭鵬雲整合用錫家譜1.0與用鑑家譜2.0,成就現在印刷成冊的《浯江鄭氏家乘》是為家譜3.0。 用鑑修譜時遵循血脈原則,家譜定調「浯江」。2014年訪問東坑,完成鄭用錫未有的漳浦東坑之旅,幸有鄭克永碑還原真相解開謎團,確認「根」不在石壁東坑。 中國漳浦東坑鄭氏對於鄭用錫祖籍地的認定與本族完全相反,究其原因是認祖歸宗道門不同所導致。「子弼」文字記載係出自《漳浦營裡鄭氏族譜》,但鄭子弼並未被記載於該譜的世系錄。欲知子弼從何而來?如何成為東坑鄭氏開基祖?有必要先了解《漳浦營裡鄭氏族譜》的內容。 由弼興堂碑記「以便各派宗人相聚於春秋,同祭先祖」可明顯看出中國漳州地區各地鄭氏宗祠,要求與祠堂無關的外人祭祀其先祖,此點與本族祭拜公媽祖先完全不同。新竹北門鄭氏家廟過去對於進入家廟有嚴格的規定,但隨著時代的演變,家族婦女也可進入鄭氏家廟祭拜,外人入內參觀也不再是禁忌,也不需要燒香拜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