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讓孩子站在教育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未來 這幾年國際上陸續有一些創新的教育方式,希望能為現代潮流尋找另一種出路。而順應這股潮流,臺灣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致力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盼為我們的下一代找到最合適的教育方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登場,提供了孩子更多選擇與探索自己的機會,讓教育不再是有教無類,而是因材再施教。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107年上路,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開放了國、高中更多空間發展課程。但,何謂為核心素養?現行課綱強調個別獨立的能力指標,核心素養則強調一種跨學科,而且統整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型習慣。核心素養在學習的方向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本期文獻以「新竹在地特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內容為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精神,邀請台灣師範大學韋煙灶教授擔任主編,共收錄劉玲秀〈結合未來想像的鄉土教學模組設計:人.路.環境──金山面525 巷活化未來想像〉、張麗蓉〈融合鄉土教育和全球化教育的高中特色選修課程設計之探討—新竹六燃廠的文資保存議題之例〉、吳文昌《愛鄉愛土更愛人—新竹市南華國中在地特色課程介紹〉、韋煙灶〈合作教學結合鄉土教育之國中特色課程教學模組設計:竹塹城與新竹市街的發展〉、彭東烈、韋煙灶〈「南寮海岸戀戀風情」-南寮國小在地特色課程模組設計〉、曾妤珊〈荷蘭時代的竹塹地區〉、林鍵璋〈新竹市境福宮信仰之探究〉及人物系列張德南〈形與意俱傳的膠彩繪畫推手-謝榮磻(1933~2014)〉等文章。 提供讀者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國家政策下,學校教學該如何發展更合適的評量機制與多元適性教學的思考方向,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的能力,將知識和生活連結活用,激發潛能發展多元所長,成為具有新知能、富創新、有遠見的高素質人才,使本國教育在全球化競爭的趨勢中保有優勢,給孩子們一個美好未來。在此謹向主編及諸位作者致意。 新竹市市長林智堅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