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清華在新竹原本的六燃基地上建校,相關設施也成為後來清華主導或參與社會運動的對象,包括反李長榮化工場的自力救濟運動、搶救清大北院與二戰遺址等文化運動等。過程中也陸續成立或積極參與民間團體,如致力於反污染問題的「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關注海岸環境生態保育問題的「新竹市野鳥學會」,關心古蹟、文化、政治等的「新竹文化協會」以及竹掃把行動聯盟等,大多是由清大師生所創辦發起的。 2006年初,新竹地區的民間團體風聞新竹市政府計劃出售李克承醫師故居,兩天內集結了38個團體赴市政府前表達關切與抗議,以此為契機共商籌組平台,清大王俊秀教授提議名稱為:「竹掃把」,意為作為新竹的掃把,掃除不文化、不社會等不公不義現象。在文化保存運動上竹掃把聯盟涉足的有李克承醫師故居、美軍顧問團宿舍(清大北院)與黑蝙蝠紀念館、六燃二戰遺址保存,還有文化白皮書、竹掃把宣言、「公車上書」等行動。 筆者認為清大落地新竹,更應該以引領思潮,帶動社會進步的方式,產生抓地力。本文以社會運動(環保運動、文化保存運動與綠市集運動)為個案研討,期許清大在城市與成長的互動上,朝向共學共生及共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