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序 讓教育能量在城市中不斷流動蔓延 教育是國家競爭力,也是城市競爭力的基石。進入21世紀的今天,由於全球化使得國家和城市間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而人才是國家和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教育是城市及國家競爭力的基石。高等教育的普及是國家社會積極向上的動力,近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大學教育密不可分,不少國內外企業在台設廠經營,大學均成為最佳的研發夥伴和徵才環境。素有「台灣矽谷」美譽的新竹地區,不僅有科學工業園區為高科技發展經濟中心,也是教育發展重鎮,連結周邊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玄奘大學、中華大學及元培醫藥科技大學,培育出眾多國家棟樑的優秀人才。 古典的大學以傳授知識為主,而隨著時代的演進,現今大學具備的已不僅僅是傳統的知識傳承,它對社會提供間接或直接的服務,也接受外界的研究委託,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是大學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發明便利了大眾的生活,在思想方面亦改變許多我們對地方乃至世界的認識與思考。有賴於大學所培養出具有犀利批判力、縝密分析技巧、大膽懷疑精神及卓越統合的能力,與在地文化激盪出創意的火花,促進文化的創新與開拓,對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及知識經濟的穩定發展功不可沒。 本期文獻以「新竹大學城的多元在地能量」為主題,邀請中華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謝淳鈺教授擔任主編,共收錄陳立台、吳志鴻、葉璟萱〈新竹市香山坑的探討〉、黃運喜〈玄奘大學與在地社區之互動〉、葉俊顯、梁莉苓〈新竹美術教育師資:以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為例〉、林政則〈中華大學:地方辦學的籌設和成長〉、王俊秀〈清大的抓地力:社會運動二三事〉、〈近年文資成果〉、許錫慶〈日治時期新竹國語傳習所之設立沿革〉、計安邦〈從軍樂:「新竹埔頂新兵訓練中心」憶往〉、林雅琪〈新竹市國中小廚餘回收再利用之物質流分析〉及人物系列之羅世維、鄭金鳳〈無師自通的歌仔戲藝師─鄭金鳳的戲藝人生〉張德南〈雖在生死存亡之際.不失君子之風:史恆豐(1921~2011)〉等文章,讓讀者感受新竹大學城持續綻放的豐沛能量,推動居民和土地建立新的關係,加速朝向美好幸福城市之路邁進,在此謹向主編及諸位作者致意。 新竹市市長林智堅謹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