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森墉,1913年出生於台北下奎府町,五歲時在無師自通下,已能用簡單的五聲音階彈著風琴音鍵,哼唱流行民歌。1938年高中畢業被推薦入永定初中任教,擔任美術、音樂、體育課程,並加入抗敵劇團演出,以中國的五聲音階完成〈新中國的空軍〉首創曲。1945年至新竹中學任教,在教學上注重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的訓練。在竹中任教第二年,即開始分別成立初中部與高中部合唱團。他認同只有一流的指揮,沒有一流的合唱團,每次參加比賽都認真觀摩其他合唱團的指揮,諸如指揮對樂曲的詮釋,選曲與人的印象,歌曲中心意識的表達。常以進取、勇往直前或抒情悲壯兩種風格迥異曲子,突顯竹中合唱團的特點、優點與演出效果。自1960年省教育廳舉辦全省音樂比賽到1970 年,共獲得十次冠軍榮譽。不斷的學習與創作是他的另一特質,在音樂方面他始終堅持維持學術的淨化與自由,為了避免「討好取悅」口實,作品〈美麗的溪口鎮〉始終不肯刊登發表。1973年退休以後,回首竹中往事以「為毀為譽、聽諸物議,任勞任怨、無愧我心」自白。2001年國立交通大學浩然館建置「蘇森墉音樂博物館」,2003年新竹之春音樂節,獲頒「新竹之光-終身成就獎」,都是對他一生的奉獻與成就給予極高的肯定。2007年去世,享年89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