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全台唯一地震觀測所:新竹氣象站

新竹擁有日據時期全臺兩個唯一,其一是地震觀測所——新竹氣象站,昭和10年(1935)發生的新竹州大地震,慘烈的傷亡統計催生了新竹觀測所的成立,使台灣氣象及地震觀測事業往前邁進了新接段的里程碑。除了新竹觀測所的源起、興建,及組織介紹外,從歷史沿革與建築發展特色來看,新竹觀測所有其重要的歷史價值與地位: 一是昭和時期新竹州、台中州烈震歷史記憶的物證與台灣氣象及地震觀測發展史的歷史見證:其成立不僅說明昭和時期全台氣象觀測事業的進展,對於台灣地震活動觀測工作的開展,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與進步。作為島內地震研究的主要基地,以及「全島地震活動」與「明日的地震預報」最高工作使命,新竹觀測所聚集了全島地震專業研究人員,以及最先進的儀器和設施,種種特色,都使得新竹觀測所列為四所最高等級的A級觀測所之一。 二是昭和時期現代式樣觀測所的代表:新竹觀測所係屬「風力塔與廳舍結合型」的氣象觀測類型建築。為了配合航空與大氣氣象觀測,特別在風力塔頂端設置造型突出的三角形平臺,供作高空氣球觀測作業所需空間,為臺灣地區各觀測所中絕無僅有的特例,具有極明顯的自明特色。新竹觀測所為原日據時期A級觀測所保存狀況最為完好的案例,為臺灣近代觀測所(測候所)建築歷史發展的代表案例。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張崑振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08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