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伏流水水道的代表:記日據時期新竹水道的營造

新竹擁有日據時期全臺兩個唯一,其一是使用「伏流水」作為水源的大規模「市街水道」。 本篇敘述了新竹水道的發展簡史,從大正年間的水道建設芻議、設計、興建到昭和年間擴建增築,開始工業都市的出現。新竹水道是新竹城市歷史發展及現代化的象徵,亦使新竹市街從鑿井取水的生活型態,轉變為享有乾淨穩定的自來水環境。水道設施在不同時期的擴建更與新竹市街多次改正的發展密切結合,不僅說明了新竹市街衛生條件與現代化程度的提升,更說明了新竹水道與新竹地區城市發展密且不可分的關係。 新竹水道是大正時期水道設施的代表:新竹水道竣工於1929年,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目前水道所屬集水井、唧筒室、沈澱池、量器室等各項設施,大都保存完好。作為日據中期的中型規模街市型案例,新竹水道的完整性可說極為突出。對於往後了解大正時期水道設施與運作,蘊藏著極高的歷史價值與建築史意涵。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