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日治時期海軍第六燃料廠的軍事機密、戒嚴時期「埋在地下的歷史」做科學技術史的開啟研討。石化科技是有機化學的一支,在核能未出現前,是能源科技的最重要物質處理科學技術,幾乎是能源的代表產業。它主要包括石油、石炭、瓦斯、酒精、電土等,在天然資源用完,這些老舊資源可能復活。1935年總督府在新竹赤土崎設立天然瓦斯研究所。天然瓦斯研究所設在殖產局下,不同於存在的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依據《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2月15日〈天然瓦斯設研究所,投資十萬圓〉「東京昭和合成燃料會社,提出資金十萬圓,利用穀口貞次郎之礦區,設置臺灣天然瓦斯研究所竹東石油瓦斯礦業所」。戰後,天然瓦斯研究所被石油公司接收,成為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1954年11月1日,將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改組成立聯合工業研究所,屬經濟部。本篇研討目前可以看到的研究報告時間是1936至1939年,1940年以後以機密為由就看不到,也許也沒有公開發表。日本第六海軍燃料廠計畫最開始稱為臺灣海軍燃料廠之建設計畫,按照建廠順序及工期分為高雄、新竹、新高,除了分散空襲災害考量外,建於新竹是因為竹東生產多量天然氣。臺燃計畫產生一種連鎖反應在工業生態環境建立後,在能源繼續供應下,反應將繼續進行,而形成連鎖反應的工業生態系統,這是臺燃計畫對臺灣工業化最重要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