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樑阿公出生於1930年,1937年入公學校,他受教育的時期正好是日本軍國主義教育時期,希望透過他的口述來了解所謂的皇民化時期。日治末期提倡台灣人改日本姓名,可以配給比較多食物,但父親不願意這麼做。1937年阿公進入公學校就讀,當時政府會通知屆入學年齡的同學要去哪間學校報到,也有許多鄉下地方家庭不讓小孩念書。日治時代的學校教育有別於傳統的私塾教育,學校課程安排可以說是現代學校課程的雛形,也有許多豐富的活動,如運動、學藝會、遠足、各項校園比賽等。其中最能引起我們興趣的就是農業課,小學旁邊有一塊田是全校師生共同輪流使用。歷史課的時候,老師都是講述日本的歷史,幾乎不會提及關於台灣的。修身課大概類似生活倫理或是公民課程,教導禮貌及做人的道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是年度盛事,另外必備的活動之一還包括帶學生去參拜神社。戰爭時食物被嚴格控管,學校課程進行的斷斷續續。電影、廣播劇是少數的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