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以歷史地理學角度-談新竹市新式教育史之發展

透過新竹市各級學校五個階段的空間分布圖來勾勒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將其串連成屬於新竹地方的教育發展史。透過史料蒐集、田野調查、資料庫建立確立位置分布。日治中期後,政治控制上逐漸穩定,日本政府也大力推行教育以利統治。當時學校主要是從東門城到城隍廟舊城區發展,選址大多是在清代已發展成熟的區域。1937年後推動皇民化政策,更加積極進行思想教育,因應戰爭需求也出現職業科學校,也可從學校的分布看出當時已經由新竹中心,向東與東南方擴張。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初期並無法分心對教育方面有較多規劃,通常都是接收日治時期的學校。1970年經濟起飛後,急需提升國民教育,實施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2010年後因竹科設立,人口大量成長與進駐,因此增設許多新的學校,目標乃為均衡成相聚落教育資源,以落實教育體系之健全。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文/林威廷、陳鸞鳳,圖/陳信安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3/02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