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彌陀庄的耆老講述:這個飛機堡日治時期是在機場範圍內,後來機場範圍改變,被劃出圍牆外,台17線開闢後,民眾在路邊蓋工廠鐵皮屋,把機堡遮住了,部份空間還被占用,附近農民更把機堡當農具儲藏室,無人看管,雜物滿地。飛機堡比小港機場外的機堡空間約大2倍,寬約60公尺,高15公尺,深約20公尺,由兩個大跨距的弧形圓組成,水泥混凝土厚有60公分,前大後小,飛機要倒著停入,約建於1940年左右,停放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及轟炸機。機堡原址就是日治時期的「高雄飛行場」,是海軍航空隊使用的機場,也是當時臺灣的第一級機場,美軍將此定義為中型轟炸機機場,有4條跑道,跑道長度約1370公尺,周邊有滑行道、機堡、停機坪,機場在1944年10月的岡山大轟炸後,展開強化與分散措施,在機場增建掩體,擴增至有蓋機堡58座,無蓋61座,機庫增為16座,彈藥掩體庫33座,另外在小崗山有地下化坑道與4座機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