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位在新竹縣西北部,地占頭前溪下游之新竹平原南半部。此地原名竹塹,一帶稱竹塹埔,道卡斯平埔族社棲息領域,漢名竹塹社。光緒元年改淡水廳為新竹縣後,遂有新竹之稱。新竹市土地之開發,康雍年間,漢民已入墾新竹沿海平原區,其在新竹市者有今香山區北境,迤北至頭前溪兩岸地區,已涵蓋今市區大部分。蔡家先世及入台經過,根據蔡仁鑑先生所提供之手抄本《東勢潭後蔡厝族譜》,一至五代失傳,六代蔡榮之長子蔡坤派下,至十七代蔡紅毛。蔡家早在明末即已陸續來台,蔡馨祿(蔡祿)一支未記載何時遷台。道光六年先是彰化發生閩粵械鬥,數日之間蔓延數十莊社,大甲以北亦在五月爆發,也蔓延至鹽水港、南莊、客雅溪流域等地,此次械鬥波及竹塹,因此興建石城。據族譜記,光緒十三年「有一日,神明指示向東去求光明」,開啟了蔡氏家族在新竹市發展的一段歷史。蔡家或是十五世蔡書順在嘉慶末年時由泉州渡台來發展,先在今後壠登岸,再轉往客籍居民為主的頭份土牛落腳。蔡家古厝今已不再,僅存門樓,卻見證了蔡家百年來的發展,赤土崎地方的變遷,門樓雖殘破損毀,記憶卻是難以抹滅消失的。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6&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