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關帝廟位於新竹市南門街109-1號,主祀關聖帝君,創於清乾隆四十一年,現屬於國家三級古蹟,廟中文物資產甚多。關帝廟位於南門街區,追溯南門地區的開發史,最早於雍正十一年,由同知徐治民環植刺竹為域,乾隆二十年淡水廳歸治竹塹,翌年同知王錫縉將淡水廳署建於竹塹,歷年同知致力於教化,所以依序興建一般縣府廳治所在地應有之祀典祠廟,如龍王祠、五穀廟、關帝廟、文昌祠、厲壇、文廟(孔廟),至道光九年同知李慎彝陸續將淡水廳治域內有關教化之廟宇建制完備。日治時期,關帝廟在社會教育,尤其是漢文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民國四十一年為二次大戰後第一次修建,第二次修建在民國六十一年完工,整體環境於此時成形,民國七十二年登記為新竹武聖廟。關帝廟為一祀典武廟,屬於官廟格局,加上建築年代久遠,自有其風格與特色,如門釘與照壁,加上廟中文物眾多,是代表竹塹城發展的一座博物館。關帝廟現今一年之中的祭典日共有十二次,農曆六月廿四日為關聖帝君聖誕,也是最重要的一次祭典,除了當天的祭典儀式之外,最大的重頭戲就是提前二天舉辦的遶境活動,區域含括整個舊城區。 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26&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