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廟是指祭祀無主孤魂的廟,經文獻記載,其來源有兩處:厲祭之故習、義塚之普設。 本文筆者以新竹市香山區朝山里、美山里香山塘十一個陰廟群,作為本次陰廟信仰探討的研究範圍對象,除了分別以主神來歷、性別、小眾或大眾、初建年代、修建年代、時間及空間等進行分類,透過不同層面來認識這十一個陰廟,另外也以聚落發展展現廟宇與居民間的意義關係。 陰廟發展上的變遷可分為普遍性、演變性以及在地性,普遍性意指全省陰廟的共通點,如建築、主神形式、祭典、禁忌以及社會心理等;演變性意指內在、外在上的轉變;在地性則是說明陰廟呈現的多元化、與民間信仰等學科發展。 陰廟信仰有著社會、文化、來世觀及功利觀等功能在,但因世俗化與迷信化的趨勢,使陰廟原型文化不再特殊,若採用文化產業等創意的方式結合廟宇祭典活動來達到文化的保存與創新,將促使廟宇有活化再生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