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地區在康熙年間一開始是荒蕪之地,但在20年後卻成了漢人移民的主要拓墾地區,能夠如此快速擴張之因在於王世傑等人在新竹平原上修建隆恩圳,引頭前溪豐沛的河水灌溉農作物,因此能夠知道新竹地區的開發與水源的關係相當深,然而即使有豐沛的水源,但沒有好的衛生條件使人們飲用好的水,實在是極大的反諷。 台灣各地的飲用水現代化從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後開始,而新竹地區經歷一波三折的困難,後在藏田壽吉、高橋氏等人多年的推動下,於1925年才被獲准正式自來水計畫工程的開工,工程分三大部分:取水口、水源地以及配水管路,歷經四年的施工,終於1929年在十八尖山水源地舉行了通水典禮。 新竹自來水系統開始供水後,使新竹市正式邁入現代化都市的行列中,這樣的設施對於人民生活品質、防災以及環境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助益效果,甚至在工業發展上也給予了一定基礎。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