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柯子湖溪的美麗與哀愁

柯子湖溪,舊稱管甫坑,現地方人稱柯壢坑,發源於新竹縣寶山鄉山湖村北緣的沙湖壢,今寶山水庫所在地,在早年是平埔族與泰雅族世代居住處,道光年間金廣福於此設隘、建王爺廟後正式展開拓墾。柯子湖溪水豐沛,農民以築堰的方式灌溉數十甲田園,溪水流經之地有許多的植物、鳥類及魚類等存在,呈現大自然的清新感。 橫跨柯子湖溪連接新竹縣、市的橋樑為關東橋,於日治時期建立,曾為抗日義軍隔著柯子湖溪和日軍對峙的重要據點。 柯子湖溪在50、60年代時是附近居民飲用水及灌溉用水的水源,也是戲水等休閒活動的好所在,但在民國74年寶山水庫、淨水廠的設立後,開始有汙染物、垃圾被排放或棄置的情況出現,且加上科園三期工業區的廢水溢流等,雖然曾用生態施工法的方式整治,但因為是治標的方式,反而徹底改變溪流的自然生態。 在未來柯子湖溪需要以治本而非治標的方式進行溪流整治,以及更加推動社會參與等手法讓柯子湖溪文化再造得以成功。

基本資訊

  • 管理者
    新竹市文化局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創作者
    吳慶杰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01
  • ISBN
    ISSN10287329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新竹市文化局
  • 存放位置
    新竹市文化局
  • 檔案授權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著作人別:自然人著作

    著作保護類型:長期著作保護類型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