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人頭骨

1. 完整人頭骨,清理前頭骨表面為泥土覆蓋,僅顯露正面上下顎的牙齒與左側面,右側面完全為泥土,泥土表層帶有一層厚厚的不明膠脂,可能為考古隊搶救發掘時所塗刷。原袋註記:「PN1731,PNB167,1981.2.?.」。 2. 清理時,使用丙酮清除泥土與骨質表面不明膠脂,泥土以酒精沾濕軟後清除,右額骨與部份頂骨原先脫落,表面清理乾淨後以濃度35%之B72黏合復原,整件清理完畢後使用濃度5%之B72塗刷表面強固保護。 3. 本件頭骨清理左右兩側下顎骨後方土塊時,出現兩只陪葬玉質耳飾,左側為完整的帶四突起環狀玦形耳飾,右側因為搶救發掘時土塊被截斷,玉耳飾亦隨之截斷,因此僅存帶四突起環狀玦形耳飾左半約1/3餘部,兩件耳飾因原始位置偏離,因此取下與頭骨分離,另外編號為200602-00043、44。 4. 頭骨標本由修護人員將人骨表面泥土清理乾淨,使外形特徵明顯,共編A~C等3件附屬品: A-頭骨: (1)完整程度約75%以上,左額骨、頂骨至後枕骨缺失,保留顱內泥土維持整體完整。 (2)正面顏面部位左顴弓至頂骨、右顴弓、右顴骨均缺損,眼窩與鼻腔內壁缺損部位填土修補,口腔內部與下顎骨底部保留部分泥土並修飾美觀。 (3)顎齒大致完整,上顎左右第一門齒齒冠斷失,殘餘齒根部位,左右側門齒與犬齒均被生前拔牙。下顎牙齒保存良好,排列十分整齊,共計15顆牙齒,僅有右側第二大臼齒疑似脫落,僅存齒根部份。 (4)下顎骨底部留有頸椎,約有7節,大致保留完整,但椎體較殘斷。 B-頸椎殘片。 C-原袋內與篩土後所餘碎骨。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3500-2300B.P.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取得地點/遺址座標: POINT (121.201535 22.87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