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幼兒齒骨殘件

1. 幼兒齒骨殘件,清理前為一塊長方形的土塊,表面均為泥土所包覆,看不到帶有任何骨質存在的現象,其一側邊以尖狀物刮寫英文字母「N」之字樣,可能標示意味此面朝北?原袋註記:「PN B76 E skull dcn. 1054. 1980.10.28」。 2. 清理時原以為沒有骨質存在,繼續清理發現幾顆不完整的牙齒,再往下清理便發現有殘缺的顎骨。由於標本極易粉碎,刻意保留約1cm厚的泥土來固定殘缺的牙齒與顎骨,使其不致分離。清理完畢後將裸露的牙齒、顎骨及邊緣泥土表面均塗刷濃度5%的B72強固。 2. 本件標本清理完成後共編A、B等2件附屬品編號: A- 上下顎骨齒:約為頭骨口吻部位置之遺骸,可能由於埋葬擠壓,造成些許位移與混雜現象,大致分成上下兩層,上層凸起的土壤內包含約7顆上下排列較不規則的前臼齒與大臼齒,齒質殘破;下層包括部分上顎骨與下顎骨殘片,骨壁已破碎裸露蜂窩狀組織,上下顎間殘餘4顆上下相合的臼齒。由於牙齒尺寸皆小,疑似為幼兒之乳齒與顎骨。 B- 牙齒碎片:清理過程脫落之牙齒碎片集中一小袋。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3500-2300B.P.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取得地點/遺址座標: POINT (121.201535 22.87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