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年男性頭骨

成年男性頭骨,將標本上覆蓋之泥土清除,使頭骨特徵顯現,編作A~N,其中B件屬於胸、頸、肩部之骨頭,又編作B1~B8等8個次級編號,共計21件附屬品。 A件:1. 成年男性頭骨,包含下顎骨,近乎完整,整體顏色呈褐色,由於地層擠壓造成上下顎骨錯位,下顎骨向其右側歪斜變形,顱骨部分亦有沿縫合處錯位變形現象,部分骨膜剝落受損。 2. 額骨中央偏左有一處撞擊凹陷與數條龜裂痕,額骨與頂骨間之冠狀縫、左右頂骨間之矢狀縫、頂骨與枕骨間之人字縫呈鋸齒狀紋路深邃明顯,雖然骨骼間因擠壓上下錯位,但縫合呈緻密的鋸齒狀,可能死者的年齡偏高。 3. 右側顴骨與下顎骨中央至右側後方,在製作文物保存盒時,拿取過程中從原龜裂痕斷裂崩落,以20-30%濃度的B72黏合修復。全件最後於骨表以濃度5%之B72滴塗強固保護。 4. 底部枕骨大孔外側保留第1-3節頸椎,因不易取下,因此保留少許泥土使其附著於枕骨大孔。 5. 上下顎骨間保留完整齒列,左上顎牙齒正中門齒極為殘斷,僅餘一齒根小部分,側門齒與犬齒生前拔除,齒槽癒合緊密,第一前臼齒齒冠斷裂殘餘根部,第二前臼齒、第一、二大臼齒保存完整,但咬合面磨損平坦微凹,第三大臼齒齒冠殘斷;左下顎牙齒正中門齒與側門齒完整,但略微歪斜,犬齒齒冠頰側面近牙齦處殘破,第一、二前臼齒、第一、二、三大臼齒保存完整,但表面有殘土。右上顎正中門齒遺缺,齒槽骨壁破洞,側門齒與犬齒生前拔除,齒槽癒合,第一前臼齒齒冠存但根部斷,第二前臼齒、第一、二大臼齒尚存表土未清,防止牙齒分離脫落,第三大臼齒因上顎骨歪斜錯位,連同部分齒槽骨斷裂並位移至顴骨弓與顳骨連接觸骨壁內側,齒冠表面破損;右下顎牙齒正中門齒略微歪斜,側門齒、犬齒、第一、二前臼齒、第一、二大臼齒均殘斷,第三大臼齒保存完整。 B1件:頸椎、胸椎、右肋骨、右肩胛骨混合殘件,由上至下包括第2-7節頸椎、第1-2節胸椎,胸椎右側連結第1至3肋骨頭頸部,一小部分右肩胛骨殘片,每節脊椎保留少許泥土使其彼此相連。第二頸椎齒狀突已斷,第二至四節頸椎排列彎曲歪斜,其下5-7節頸椎與胸椎則呈現自然直線狀態,所有脊椎之橫突與棘突略殘。 B2件:左肋骨與左肩胛骨殘件,原與其他胸椎連結,但後因脆弱斷裂而分離,包含2根細長的肋骨殘片與部分肩胛骨寬面骨壁殘片,保留骨間泥土使其相連。 B3件:第一頸椎關節面殘片。 B4件:第二頸椎小碎片。 B5件:第三頸椎碎片1片。 B6件:頸椎與胸椎混合碎片,集中收成一袋。 B7件:肋骨碎片,2片呈長條形。 B8件:肩胛骨碎片。 C件:枕骨碎片約3-4片小碎片,收成一袋。 D件:鼻骨碎片,集中收成一小袋。 E件:右眼窩碎片2片。 F件:下顎骨緣細小碎片,於B-72表層二次加固時掉落。 G件:右側犬齒象牙質及外側骨壁碎片,上下顎不明。 H件:右側第二大臼齒齒冠琺瑯質與象牙質碎片,上下顎不明。 I件:右下顎第二前臼齒琺瑯質碎片。 J件:右下顎第一大臼齒細小碎片,於B-72表層二次加固時掉落。 K件:右下顎第二大臼齒齒冠咬合面之殘片。 L件:左上顎第三大臼齒齒冠咬合面之殘片。 M件:不明牙齒琺瑯質碎片。 N件:篩土後所取之骨齒碎片。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3500-2300B.P.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取得地點/遺址座標: POINT (121.201535 22.87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