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陶紡輪

本件陶紡輪,為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宋文薰、連照美教授在卑南遺址第1-8次搶救發掘探坑發掘於台東縣台東市南王里卑南遺址。陶紡輪為陶土手捏成形,以尖器穿洞後燒製而成的紡線工具。器形以圓錐形為主,依形制大致可分為單錐形、雙錐形、蕈形與平頂蕈形。臺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許多陶紡輪,有時錐面施有紋飾。將植物纖維的一端纏在木桿上,插入紡輪的孔洞後旋轉紡輪,即可使其搓捻成線。 本件為不對稱雙錐形陶紡輪,質地為夾細砂。整體呈灰橙色。邊緣局部缺損;一端穿孔處外層局部缺損,與周圍形成明顯厚度差。整體保存半完整。年代推斷為3500-2300B.P.。參考資料:《卑南考古發掘1980~1982》、臺灣史前文化雲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3500-2300B.P.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取得地點/遺址座標: POINT (121.201535 22.87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